冰友們呀!大家三個月不見啦!這幾日臺北的天氣真的是急轉直下,氣溫變得跟東京差不多了。大家還是要多多注意身體狀況,穿得暖,吃得飽,在家追劇沒煩惱。(誤
話說,三個月來,也存了好幾家不錯的餐廳,但一直無暇整理好推薦給各位饕餮們,誠然抱歉!
那今天要跟大家介紹的便是位處拉麵、鰻魚飯雲集的日式料理修羅場:中山站的「魚庒:日本百年鰻料理專門店」
感謝身材高挑、帥氣又有才的高中好友C大建築師的盛情邀約,本吃貨才有幸一訪,那就讓我們一窺這鰻重天堂吧!
甫入店中靜謐的玄關,映入眼底的是滿滿日本味的小造景與酒樽,經過幾重迴轉,方是用餐所在,這般設計讓客人得以與外頭的雜沓相隔,而在靜幽的環境下品茗用膳
魚庒的座位相較於中山站鰻魚飯老字號肥前屋而言,自然是少了許多,但相對的,每桌客人得以使用的空間也大大擴增,而且魚庒的座位也採用「半包廂式」,讓顧客用膳時能夠更舒適.座位採以黃暈的打光與一株蘭花,在簡樸中襯托出微微禪意,也是用心.
在服務方面,店內的服務生有台灣籍與中文亦十分流利的日本籍,待客之道在店長的嚴教下,都蠻不錯的.
那就讓我們回歸本站重點:食物本體吧!為免現場等候過久,這次C大建築師預點的是鰻重的「並」、「特」各一份,烤鰻肝與烤鰻鰭.雖然價格不斐,但是能夠一解對於鰻魚好滋味的思念之愁,大洋花下去都值得的!
在等待正餐上桌之際,會先奉上炸魚骨給客人解解饞,酥脆的口感配上椒鹽是還不錯吃的,卡滋卡滋!
因為當日的雞肉烤串及鴨肉料理皆已完售,所以我們就只有額外再點一份だし巻き玉子(玉子焼,NT$200),雖然只是看似簡單的雞蛋料理
但庖廚將之煎得軟嫩多汁,不會有過熟蛋皮的堅硬口感,而是宛若處子嫩膚般柔軟,入口即化,滿嘴高湯的香與雞蛋的本味,吃貨醫生非常推薦!
第二道上桌的則是,肝焼き(NT$150/串)和鰭焼き(NT$100/串),對於敢吃魚腸等魚內臟的朋友們,我想會是不錯的嘗試.基底一樣是蒲燒醬汁,淋佐在魚肝、魚腸、鰭邊肉上後加以烤炙,整體口感保留了魚臟腑的彈脆而不會過乾,魚臟腑的微微苦味也更能帶出蒲燒醬的甜醇.當下我腦海是浮現將台南虱目魚腸沾佐蒲燒醬的畫面,頗感趣味!
第三道則是我們的主角:鰻重!這次C大建築師特別選了「並」(基本,NT$750)、「特(最頂級,NT$1050)」2種,嗯~著實不便宜.
這2種的差別主要是在魚肉部位與大小的差異,特的肉質我覺得稍微再軟嫩一些,不過差異真的主要還是在魚肉大小上.
魚庒的鰻魚烤得軟硬適中,醬汁上也是甜鹹適中,不會過於死鹹,也不至於太過甜膩.味道上私以為是勝過肥前屋的,去年吃過肥前屋一次,覺得蒲燒鰻的醬味不太夠
(還是是因為本吃貨口味太重?)但魚庒的口味我覺得蠻不錯的,雖然我會喜歡再甜一些
至於米飯方面,當日吃來不會過黏過粒,但跟在日本本土吃到的米飯相比,我覺得還可以再進階一些,讓米飯的角色更凸顯出來.
鰻重套餐附的鰻肝清湯在口味上也很好,清爽不膩,頗能中和濃郁的蒲燒醬汁,讓用膳後的客人們解膩.
這次造訪魚庒的體驗蠻不錯的,整體環境與服務很好,靜謐恬適又待客甚善,雖然價格上真的稍微不親民
喜歡鰻魚飯的吃貨朋友們,我「鰻」推薦大家可以來嘗嘗喔!